123

野柳保安官 懷舊資料

野柳保安宮 舊照片

野柳保安宮 
民國庚子年重建(民國49年)
民國庚申年修建(民國69年)
當時信眾捐款的資料






野柳人文-交趾陶
下圖交趾陶是在野柳保安宮舊廟改建當時,在斷電開始拆除時前十分鍾搶救出來的。

還有很多歷史文物沒有搶救出來,實在是可惜阿!!



據說是:姜子牙坐騎四不像

交趾陶

  台灣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品之一種,是一種裝飾於寺廟、宗祠、富宅等建築物的低溫多彩釉陶作,融合了捏塑、繪畫、燒陶等三種技藝於一體。通常以古代忠孝節義的民間故事、神話傳說、靈禽瑞獸等題材為主,往往裝飾於屋頂、柱樑、水車堵、墀頭、牆上等位置,色彩鮮麗,造形生動活潑,除了增添祥瑞意蘊和教化功能之外,也強化建築物的裝飾趣味。

  交趾陶係以樂燒式之低火度燒成之軟陶器,由酸化鉛與硅酸混合製成玻璃,用鉛釉(鉛玻璃)或蘇打釉(蘇打玻璃)施於陶胎而成。


  從「交趾」地名的探討,廣義的交趾地區是指中國南方的嶺南一帶,狹義的解釋則專指越北東京灣一帶。古代中國陶瓷文獻未見「交趾陶」一詞,明清之際,日本從安南(交趾)進口不少廣東窯所燒製茶道所需之相關器皿(如香料盒、香爐、花果塑作、觀賞用之小型動物雕塑等),稱之為「交趾燒」,但其質地和用途卻不同於現今台灣的低溫釉陶。台灣的交趾陶係清治時期從福建、廣東民窯體系所引進,以裝飾建築物為主。由於清治時期嘉義地區有「台灣絕技」之諭的葉王,其陶塑技藝學自廣東窯匠師,是以日治時期日人便將嘉義燒製的「廟尪仔」通稱為「交趾燒」。由於日人常以「燒」字來稱呼窯燒陶瓷品,依我國習慣說法即為「交趾陶」。

  台灣交趾陶發源地在嘉義,主要流派分為兩支:其一為嘉義市的葉王(葉麟趾,1826-1887年)體系,發展至戰後有林添木等人為代表;另一支則為嘉義縣新港鄉的洪坤福體系,戰後則以林再興最具代表性。

野柳保安宮
清朝正4年建廟
民國13年修
民國49年重建
民國69年修
民國90年12月15日 打掉重建